化肥过量使用,土壤、水体遭污染。
肥料作为最多的农业生产成本投入和最重要的增产要素,直接关系到农业的综合效益,提高肥料利用率是
农业节本增效的关键。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化肥过量施用现象严重,平均利用率只有35%,不仅造成了能
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土地板结等种种弊端。推广节肥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是建设节约型
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
传统速效性化肥自身有不可克服的缺陷。世界各国的农业实践表明,为了得到稳定的高产,作物在整个生
育期间都应得到足够的养分。一次施用大量的易溶性矿质养分肥料,作物不易吸收,会造成养分的损失,降低
肥料的利用率。损失的肥料一部分渗入地下和江河造成水源的污染,另一部分逸入大气,破坏臭氧层。
攻关课题主持人之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新型肥料研发中心首席专家徐秋明说,我国是世界化肥生产和施用
量的第一大国,化肥的施用技术十分落后,化肥利用率与先进国家相比低10—20个百分点,提高化肥利用率
除了施用技术之外,新型肥料的研发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为此,科技部“生态农业”重点攻关项目针对我国化肥中存在的利用率偏低的关键问题,开展了控释肥料
的研发工作。 经过5年的攻关研究,课题组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实现了控释肥料的产业化生产。
控释包衣尿素用于大田作物平均可节省氮肥1/3左右,节省的肥料成本与控释肥料加价成本基本持平,如果再
计算一次施肥节省的劳力和环境效应,则可控缓释肥料与普通肥料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 在北方地区,施肥后损失最严重的养分是氮肥,磷、钾流失不是很严重,所以,一般只包氮素,而氮素全
部缓释会产生作物生育前期缺氮的现象。因此,用一部分氮素速效、部分氮素包衣,与磷钾按比例掺混,制成
复混肥料,施用效果会更好,同时也降低了售价。 控释肥料用于大田,为控释肥料应用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
景。 |